2025年3月30日是第11个“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因爱为家,向阳同行
旨在增进公众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知,
促进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病耻感,
帮助患者科学管理疾病、促进康复,
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来了解这种疾病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也被称为躁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的极度波动。患者会经历躁狂期和抑郁期两个极端的情绪状态。
在躁狂期,患者可能会感到异常兴奋、活跃,甚至出现冲动行为;
在抑郁期,患者则会感到极度的悲伤、绝望,丧失生活的兴趣和动力。
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
躁狂发作
情感高涨:主观体验过分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或者易激惹例子:喜笑颜开、喜怒无常,不分场合
思维奔逸:联想速度明显加快,自觉思维敏捷,思维内容丰富多变例子:语量大、语速快,口若悬河,有些自感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速度
意志行为增强:活动增多,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忙碌不停,但是经常有始无终
例子:有的表现为喜交往,爱凑热闹,与人一见如故,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爱与人开玩笑,爱接近异性;注重打扮装饰,但是并不得体,行为轻率或者鲁莽,自控能力差
伴随症状:夸大观念/夸大妄想,睡眠需求减少,性欲亢进,食欲增加···
抑郁发作
情感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
例子:轻度的闷闷不乐,严重的痛不欲生、悲观绝望
思维迟缓:思维联想速度缓慢
例子: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无法进行正常交流
意志行为减退:意志活动显著而持久的抑制
例子:患者的动作和行为缓慢,如生活被动、疏懒,对于任何事情都无兴趣
为什么会得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现代研究表明,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度高达85%。如果家族中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他成员的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
2神经递质失衡: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在双相情感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递质的异常可能导致情绪波动。
3神经影像学异常: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如前额叶、边缘系统等脑区的灰质体积减少,以及脑血流、代谢等的异常,可能与情绪调节障碍有关。
4环境因素:压力、童年创伤、酗酒或滥用药物也可能成为发病的“导火索”。
冷知识:春末夏初是发病高峰期,可能与光照变化影响生物钟有关。
双相情感障碍如何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基础,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则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1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1心境稳定剂
★ 锂盐: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经典药物,对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代表药物为碳酸锂。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损害等。
★ 丙戊酸盐:对躁狂发作和预防复发有显著效果。代表药物有丙戊酸钠、丙戊酸镁。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体重增加等。
★ 拉莫三嗪:对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和快速循环型有较好的疗效。其不良反应为皮疹、头晕、嗜睡等。
2抗精神病药物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代表药物有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体重增加、代谢综合征等。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躁狂发作的急性期治疗。代表药物有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镇静等。
3抗抑郁药物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有较好的疗效。代表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头痛、失眠等。
★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对抑郁发作和焦虑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头痛、失眠、性功能障碍等。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人际社会节奏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调节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风险。
3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急性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如电休克治疗,暴发式磁刺激等,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物理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或补充手段。
总结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但通过科学的诊治,患者可实现情绪的稳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让我们共同关注双相情感障碍,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共同守护心灵的“晴雨表”。
来源:惠来县溪西镇卫生院、岭南药学、广州残疾人健康服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