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全国爱牙日 ▏让健康从“齿”开始!

时间:2025-09-19浏览:10设置

全国爱牙日

今年“全国爱牙日”的宣传主题是

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副主题是“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



牙齿,是口腔健康的第一道屏障,一旦出现了健康危机,就会严重打乱正常的生活。儿童期是保护牙齿的重要时期,从小养成爱护牙齿的习惯,对儿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下牙齿的小知识吧!

全国爱牙日”核心信息



1、科学膳食,促进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口腔疾病与许多慢性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高盐、低纤维的食物,不仅与肥胖、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等有关,也和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密切相关。

建立科学的膳食模式,既有利于牙齿生长发育,预防龋病、牙周病及牙酸蚀症等口腔常见病,也有利于预防肥胖以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2、学会鉴别糖类,认识游离糖糖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非游离糖是指天然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果糖、奶类中的乳糖及谷薯类中的淀粉。游离糖有两种,一种是指在食品生产、制备、加工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及糖浆等;另一种是存在于纯果汁、浓缩果汁及蜂蜜中的糖。

虽然糖是人体所需营养素之一,仍需控制摄糖总量,并且过量摄入游离糖可增加患龋及肥胖风险。


3、限制游离糖的摄入,科学管理体重通常意义上的“减糖”,是指减少游离糖的摄入。含糖饮料、糖果和加工零食是游离糖的主要来源。建议每日摄入游离糖不超过50克,最好低于25克,2岁以前儿童避免摄入游离糖。

在限制游离糖摄入量的前提下,还应减少摄入频率,不仅有利于口腔健康,也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儿童、成人超重与肥胖。


4、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pH值是反映酸碱度的指标,牙釉质脱矿的临界pH值为5.5。口腔中的细菌能分解游离糖产生酸性物质,导致口腔pH值降到5.5以下,对牙齿造成直接腐蚀、破坏,进而引发牙酸蚀症和龋病。

喝含糖饮料或酸性饮料时建议使用吸管,减少饮料与牙齿接触的时间,防止牙酸蚀症和龋病发生。进食后应尽快漱口,去除口腔食物残渣,缓冲口腔酸性环境。


5、彻底口腔清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牙菌斑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除了科学膳食、限糖减酸外,清除牙菌斑也是促进口腔健康的基础。

刷牙是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最有效的方法,提倡学会有效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配合使用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等辅助工具清洁牙齿缝隙,至少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晚上刷牙更重要。餐后咀嚼无糖口香糖、使用漱口水等可促进口腔清洁。


6、养成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的好习惯口腔疾病常进展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不易察觉。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

一般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口腔疾病进展快,建议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致病因

1

细菌。细菌的存在和作用是龋齿发生的首要条件。迄今为止,在口腔中发现了超过200种不同属的细菌,其中以变形链球菌、乳杆菌、黏性放线菌在牙菌斑(细菌组成的一个不规则的斑块)中所占比例较高,被认为是主要致龋菌。


2

食物。也就是大家平时常说的“糖”。食物作为细菌代谢的底物,为牙齿上的细菌提供营养和能量,使它们得以在牙面上生长和繁殖。一般来说,含糖多的食物致龋力强,无论是从化学成分还是产酸能力而言,糖都是细菌致龋的物质基础。


3

时间。菌斑的形成、牙齿表面的脱矿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因此尽量减少能够产酸破坏牙齿的时间对保护牙齿至关重要。频繁多次进食(包括正常餐食、零食、饮品)产酸,都会使牙齿长时间处于酸性环境中,从而加速龋齿的发生发展。


4

宿主。主要是个体的口腔环境是否有利于龋齿的发生,包括牙齿的矿化程度是否能更好地抵御破坏,唾液量及成分是否可以更好地缓冲口腔中的酸性环境,牙齿的形态、排列,带有矫治器等因素是否会影响牙齿的清洁导致更多的食物残渣存留等,这些都会对龋病的发生发展有影响。如果牙齿的硬度高,排列整齐,会更不容易残留食物,更不容易被腐蚀。


爱牙小课堂

1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让口腔医生进行口腔检查,而不是已经发现有问题了才去就医。定期口腔检查可以了解口腔健康状况、程度,对幼儿口腔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获得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识,从而学会正确而有效的口腔保健方法。

2

合理饮食,保护牙齿

提倡科学吃糖非常重要。吃糖次数越多,牙齿受损机会越大,应尽量减少每天吃糖的次数,少喝碳酸饮料,多吃瓜果蔬菜,进食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晚上睡前刷牙后不要再进食,让幼儿养成喝白开水的健康习惯。

3

口腔清洁小妙招

饭后漱口可用清水,每次含漱24口,漱口可以去除部分食物残渣。持续2-3分钟后,彻底冲洗清除牙面上附着的食物软垢最后吐出,反复2-3次增强清洁作用。



返回原图
/